解决黄河天险的问题,非人力能办到。
但是,掐断域外联合军的粮草,这一点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却比解决黄河天险屏障简单多了。
不过,想要掐断域外联合军的粮草,按照王腾原先的设想,只需要派遣一支精英小队,潜入域外,在粮道上设伏。
这样一来,域外联合军就不得不抽调兵力,去域外的粮道,保护运送粮草的队伍。
当然,这仅仅是王腾起初的设想。
可看到送来的情报,王腾才知道,粮道早已经驻守了兵力。
得亏情报送来的早。
要不然,明日早朝,在朝堂上说出这个办法后,倘若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去伏击的小队,肯定是全军覆没。
从这就能看出,胡达先前就已经把所有的细节都想到了,所以,才会让域外诸国组成联合军,去攻打宜州。
王腾心里也不由的感到庆幸。
还好当初他一直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没有让胡达逃掉。
如若不然。
这么恐怖的一个对手,逃离了王都城,回到域外,有他来指挥域外诸国,那对大康王朝,可是一件灾难。
虽然得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情报,但接下来,该如何对付域外的联合军,王腾开始有些头疼了,先前他心里设想的计划,已经被死去的胡达给想到了。
如今,只能另寻他法了。
这一夜。
王腾在暗厂度过,没有回住处。
翌日。
朝堂之上。
百官们个个都眉头紧锁,其实昨日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边关告急,而且,还知道,此次域外诸国的十几个国家,组成了联合军,攻打边陲的宜州。
如今的宜州,危在旦夕。
同时,文武大臣也知道,今日的朝会,肯定要讨论关于宜州,以及域外联合军的事情。
围绕着这些大事,那么,问题就直指一个。
战与和。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臣眉头紧锁的原因,战与和,看似只有两个选择,但是,其中还夹杂着,皇帝是想战,还是想和。
跟皇帝同一个想法,那就最好了。
可要不是....
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战与和里面,不仅仅只是选择,更多的是要提前去揣测皇帝的心思。
大臣们思考的很认真。
就连王腾进来,他们都没有看一眼,依旧是低头思考。
王腾还是和以往一样,静静的站在角落。
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
“陛下驾到!”
一道尖声尖气的声音响起。
下一刻。
慕容婉清现身朝堂,她一出现,就提前说道:“众爱卿无需行礼了。”
这一句随意的话。
却让朝堂内的大臣们面面相觑,因为这一句随意的话,已经让他们明白,事态可能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边关告急,域外诸国联合二十万大军,犯我大康边陲宜州,诸位,且战还是且和?”
慕容婉清没有拐弯抹角,她一边说,一边朝着龙椅走去,坐下之后,目光扫视在场的文武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
“陛下,此次域外诸国来势汹汹,想必其中,一定有原因,臣觉得,应该派遣使臣,询问缘由,知道原因后,再商榷是战是和,也不晚。”
有大臣建议道。
“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还傻乎乎的去问别人为什么打你。”慕容婉清对第一个站出来建议的大臣呵斥道:“我看你是和稀泥,滚到一边去!”
那名被训斥的大臣,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比起是战是和。
和稀泥的做法,是最让人所不齿的。
战就是战,和就是和,非要派人去问原因,这不是典型的被打了,还要笑呵呵的问别人,你为什么要打我?
“此次域外诸国胆敢犯我天朝,这一战,必打!”
这时,又有大臣站了出来。
比起刚才那个和稀泥的,这一次的大臣,态度很明确,那就是主战。
王腾见对方穿的是文臣的官袍,无奈的摇了摇头,文臣气概害死人呐,毫无疑问,文臣那里懂打仗的事情呢?
“哦?你且说说,这一仗,该怎么打?”
慕容婉清挑了挑眉,询问那么文臣,此战的战法。
然而,那名文臣却突然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他眼神飘忽,也许是怕大家看到自己的慌乱,赶忙低着头,整个人显得手足无措。
“说战,有无方法,就靠一张嘴瞎说是吗?”
慕容婉清沉声呵斥道。
“臣觉得,宜州地势险要,还有黄河作为天险屏障,况且,此次域外诸国联合起来,兵力自然不少,真要打,短时间内,粮草器械如何供应?”
“依我看,此战,且先示弱,派人讲和,同时,我们可以暗中凑措粮草器械,等到和谈成功以后,届时,粮草器械均已准备齐全,到那时,我军百万雄师,齐出域外,横扫诸国!”
“以报今日诸国犯我大康边境之仇!”
这一次站出来的是一名武将。
他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得到不少文臣武将的点头赞同。
君子报仇。
十年未晚。
而且,这名武将说的也并无道理,此次域外诸国进犯大康,攻打宜州,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
此次来势凶猛。
想要应战,朝廷这边,就得紧急凑措粮草,以及器械。
毕竟打仗,不仅仅需要粮草。
士兵的器械。
还有攻城的器械。
都需要准备齐全,如若不然,等到了战场,有些事情,连个称手的兵器都没有,那跟直接去送死有什么区别呢?
慕容婉清觉得武将的话挺有道理,但总感觉那里不对劲。
至于是哪方面不对劲。
她一时之间也说不上来。
仔细琢磨了一会儿,慕容婉清恍然大悟,那便是,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和昨日的自己一样,都忽略了民心。
看似计划很行,但是,根本没有解如今宜州的危机。
还是昨日王腾说的办法更好。
如今域外诸国联合攻打宜州,宜州现在是危在旦夕,肯定有百姓趁着这个时候逃亡。
应该就近让其他地方的防卫军,进行驰援,救助那些逃亡的百姓。
以抚民心。
让宜州一代的百姓决定。
朝廷眼里,不仅仅只有打仗,更把百姓看得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