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我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将来能不能迁都?”赵策英问道
“殿下,现在谈这些太早了”李安说道
赵策英见李安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也没继续说这些,说道:“我已经上奏父皇,重新启用王师,父皇已经派人传旨召王师来京了”
“殿下,介甫兄前不久给臣来信,信中言其母亲身体不好,怕是不会奉诏来京”李安说道
他和王安石一直有通信,官家驾崩的时候,他还给王安石去了一封信
前不久王安石给他回信说,如今新君继位,需要忙着稳定根基,并不是变法的好时机,他短时间并不打算回京
而且李安之前说的那些观点,对他启发很大,他需要时间去论证,思考解决办法
“王师的母亲病了?严重么?”赵策英眉头微皱道
“臣也不太清楚,介甫兄的母亲毕竟年事已高,生些小病也正常”李安说道
“回头我派个御医过去看看”赵策英叹了一口气道:“以前只知大宋弊端丛生,如今真正了解朝廷情况后,才知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本想让王师进京,当面向父皇陈述变法之策,没想到王师的母亲竟然生了病”
“殿下,此时其实并不是变法的好时候”李安提醒道
“我也知道,只是朝廷的积弊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朝廷每年开支都在逐步增加,赋税收入反而在减少,长此以往就要入不敷出了”赵策英叹气道
李安和顾廷烨闻言都沉默了下来,他们没想到朝廷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了
“大相公进言,建议父皇彻查盐务,大宋每年的收入有近半都是盐务的收入,然而盐务的收入这些年一直在减少若是能彻查盐务,就能暂时缓解财政危机子谦,你觉得呢?”赵策英问道
“大相公老成持重,他既然如此说,臣认为自然是可行的”李安说道
“子谦,王师对你可是推崇备至,你可不要藏私,你说说,除了盐务外,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朝廷收入?”赵策英问道
“朝廷想要增加收入,和普通百姓人家一样,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臣不说殿下也明白,臣就说说开源吧如今朝廷的收入无非就是靠着官营的茶马盐铁,除此外还有赋税和市舶司的收入,其余的可以忽略不计只要能开辟一条新的收入途径,自然能够增加收入”李安说道
“莫非子谦有什么好办法?”赵策英惊喜道
“臣没有”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不过臣觉得朝廷对于市舶司并不够重视,海上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市舶司的重视不够?”赵策英皱眉道:“据我了解,朝廷对市舶司可是十分重视,不仅建造了大量的市舶码头,更是亲自谴使和那些国家洽谈海上贸易合作,怎么会不重视呢?”
“殿下,臣说的不重视,并不是在支持力度上,而是对海上贸易的税收太低了”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从汉朝就开始了,只是受当时造船限制,并不是很发达
到了宋朝,因为通往北方和西域的道路被辽国和西夏堵死了,朝廷十分重视海上贸易
据李安所了解,朝廷在全国海岸港口,光是市舶司就设立了十几个,还专门派使臣前往别的国家,洽谈还上贸易
正是因为朝廷的支持力度,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但是朝廷每年市舶司的利税,只有数十万两
听着不少,但是平摊到十几个市舶司,平均一個市舶司一年的收入才几万两
要知道朝廷为了建造市舶司,花费了不小的代价,还需要安排大量官员来管理
这么一算,一年到头,在市舶司上几乎没赚什么钱
这就很离谱,要知道那些小国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落后大宋很多,对于大宋的各种商品十分热衷
而在那些国家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在大宋却十分值钱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海洋贸易,十分赚钱
这些钱实际上都进入了官员权贵和巨商的口袋了,反倒是朝廷辛辛苦苦没捞到什么好处
“你是说提高市舶司的税收?”赵策英说道
“殿下可以派人查查那些海上贸易背后的商贾,这些人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就算翻十倍的收税,对于那些商贾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真有这么赚钱?我怎么听说海上贸易十分危险,船沉入海底经常会发生”赵策英说道
“殿下,臣也听闻过一些,说是在大宋珍贵的宝石和香料,在那些国家并不值钱若是海上贸易不赚钱,为何每年还有那么多商船出海?”顾廷烨说道
“没错朝廷也有商船出海,殿下可以查查,看看每次出海获利几何”李安说道
“这件事我会查查的”赵策英说道
“殿下,子谦,时间不早了,我让人准备点酒菜,咱们边吃边聊”顾廷烨说道
“不了,我就是来探望你,也不好待的太久”赵策英拒绝道
又聊了一会,赵策英就告辞离开了,李安也跟着离开了
在门口分别后,李安就乘坐马车回了家
……
“官人,今日怎么回来的这般晚?”明兰一边伺候李安更衣,一边问道
“仲怀惹怒太后被打了板子,我下值后去探望了一下”李安把事情大概经过说了一遍
明兰闻言也没有多问,等李安换好常服,下人也把饭菜送了上来
夫妻二人坐下吃了起来
“对了官人,那边宅子我去看过了,宅子挺不错的,还有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个数亩大的池塘,竟然是连接汴河的活水”明兰说道
“呵呵,那原本可是侯府,自然差不了”李安笑道
“就是宅子老旧了一些,得找人好好修缮一番,不然咱们搬进去,以后要修缮也不方便”明兰说道
“你找人修缮就是了,反正我们也不急着搬过去”李安说道
“嗯,我已经让了联系了,明天就有人去看看”明兰说道
“要修缮就好好弄弄,别舍不得花钱”李安说道
“我知道”
明兰点了点头,说道:“对了,官人不是说要把海棠许给德生么,打算什么时候让他们成亲?”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伱看着帮海棠准备点嫁妆,等他们成亲后,就让海棠负责前厅事物吧”李安说道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他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还用官人提醒,我上次买回门礼,就给她准备了”明兰说道
“娘子真是我的贤内助,如今开春了,等过几天我休沐,咱们出城踏青去”李安笑道
“真的?”明兰闻言眼睛一亮
她到底才十几岁,性格再稳重天天待在家里,也有些饭了
“自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不成?到时候把你弟弟也带上”李安说道
“谢谢官人”明兰笑道
……
或许因为李安愿意陪她出去玩,还不忘带上她弟弟,让明兰十分感动,晚上一反常态的变得主动了起来,倒是让李安好好享受了一把
次日一早,李安用了早饭就去皇宫当值去了
这天李安终于有工作了,并不像之前那样无所事事了
起居郎那边把这几日记录下来的官家言行,送了过来
李安他们需要将这些重新编撰记录
李安因为是新人,分到的一部分是官家起居时的记录,官家处理政务,召见大臣时的记录,则是由范存进几人编写
看了一下官家这几日起居的记录,李安不仅有些无语,其中居然连官家晚上在哪个妃嫔那里过夜,晚上起了几次夜都有记载
就差没有写官家那啥多长时间了
除此外,官家每天吃了哪些东西,吃了多少都有记录
可以说一点隐私都没有
除了这些不重要的,剩下的就是官家每天早上都会早早的去给太后问安,然后前往龙图阁处理政务
这些天范存进和章卫华都在传授李安经验,这些起居录虽然多,且很杂,但是编撰起来并不难,只需突出重点就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官家若是没有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关于官家去安歇就不用写
要是官家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只需要写某某某非常受官家喜爱
早饭样式不多,要写官家勤俭,每日去给太后请安,则要写官家孝顺
按时去处理政务则是要写官家勤政
总得来说就是优点放大,对缺点轻描淡写
李安分到的起居录有厚厚一沓,就是看起来费事,编撰起来反倒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语
……
赵策英昨日听了李安的那番话,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金耀门外的文书库
金耀门文书库主要收贮三司、六部的档案,这些档案在本衙置架阁库存贮一定时期之后,要送交金耀门文书库收存
赵策英让人把历年各地市舶司呈送上来的税收记录,和朝廷派遣船队出海的贸易记录调取了出来,仔细的观看了起来
他先看的是市舶司历年来的税收记录,果然和李安说的一样,每年的收入都不高,都在几十万两
接下来,赵策英又看起了朝廷船队出海贸易的记录
这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每次船队出海,运送了哪些货物,价值几何,最后获利多少
在赵策英观看的时候,一个文书库的官员悄悄的离开了文书库
……
一直看到中午,赵策英才一脸喜色的离开了文书库,他并不需要看那么仔细,只需看看每次出海能赚多少钱
按照文书记载的来看,每次出海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左右,若是多派写船出海,确实是个快速增加收入的办法
而且李安说的没错,那些出海的商贾收的税太少了
赵策英从文书库离开后,就来到了皇宫,经过通报进入了龙图阁
“儿臣拜见父皇!”赵策英行礼道
“大中午的你怎么进宫来了,吃了吗?”赵宗全问道
“儿臣还未曾用饭”赵策英说道
“那正好,朕也没吃,陪朕一起用膳吧”
赵宗全扭头看向一旁的窦公公,说道:“让人传膳吧,朕和桓王就在这里吃了”
“是”窦公公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坐吧”
赵宗全让儿子坐下,说道:“说吧,来找朕何事?”
“父皇,儿臣上午去了文书库,调阅了历年市舶司税收记录和朝廷出海船只的记录”赵策英说道
“市舶司?”
赵宗全皱眉想了一会才想起朝廷好像确实有这么一个部门,疑惑道:“你查这些做什么?”
“父皇,儿臣看了历年朝廷安排运送货物出海交易的记录,发现海上贸易每一次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然而市舶司每年所收取的税才几十万两,这也太低了而且朝廷安排出海的船只不多,频次也非常少若是能增加市舶司的税收,同时增加出海贸易的船只和频次,必然能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赵策英说道
“真的?”赵宗全一听到钱,眼睛都放光了
当了皇帝后,他才发现这个皇帝没那么好当
别说国库了,就是皇帝的私库也没什么钱
要不是兖王谋逆,查抄了一些从逆的官员家,得到不少钱财,他赏赐完功臣后,私库都要掏空
“据儿臣所了解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具体的还得问问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赵策英说道
宋朝设立了三司,将掌管天下赋税的职权从户部剥离了出来
三司分为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赵策英所说的户部和户部司并不是一个部门
“等会用了膳,朕让人召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前来问问”赵宗全点了点头问道:“你怎么突然注意到了市舶司?”
“儿臣昨日奉命前去看望仲怀,李安也在,闲聊时听他提的”赵策英说道
“哦”赵宗全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不一会,饭菜送了上来,父子二人吃完后,赵宗全就吩咐窦公公,前去召户部和户部司的主副官前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