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的比赛还没有结束,现场除了冯正明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之外
其他厨师还在一步一步的进行着
虽然其他厨师没有冯正明这么迅速,但他们完成的质量也都很高
显然在经过开始的适应后,大师傅们还是逐渐掌握了技巧和节奏
毕竟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可以说是大师傅们刚进后厨,几乎是每天都会干的,所以大师傅们还是很容易找到手感
冯正明这边完成,在考官确定各方面都合格后,现场还是有老师傅们和评审再进行评判
老师傅们的评判要更加的详细,不光是要看花刀是否合格
最关键的是,老师傅们还要品尝菜品的味道
要确定菜的味道没有偏差,以及食材在口感上是否符合要求?
品尝了一番,还是让老师傅们相当满意
冯正明在现场很多人目光盯着,以及还有考官在旁边随堂测试的压力下
他依然是几乎很完美把四道菜全都标准的完成
关键他是现场第一个完成的
这就像是考场上,冯正明第一个交了卷子
然后在经过了批改后,发现他这张卷子竟然能得满分
老师傅们看向冯正明,他们真是不得不承认,冯正明已经具备大师傅的实力
崔老师傅说:“正明啊,你这手艺难怪汇泉楼会在你手上焕发第二春”
冯正明谦虚地向崔老师傅表示感谢
“谢谢崔师伯夸奖,我想这些只是一个厨师应该做到的基本功,我也只是按照标准去完成”
王老师傅说:“你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
苏老师傅附和道:“不错,尤其是在现场这样紧张的状态下,你能不受影响完成,真的是很不容易”
老师傅们对冯正明的偏爱确实是溢于言表
几乎是已经到了不回避的地步
不过老师傅们这份偏爱,倒也不会让别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毕竟冯正明是真正有实力的青年厨师
这就像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学生,就应该获得老师的偏爱一样
老师傅们品尝后,并没有着急给出冯正明打分
还是先让比赛专门邀请的评委先进行打分
选拔赛邀请的评委,是省劳动厅专门为了选出最优秀鲁菜厨师代表筛选
一共是五位评委,一位是来自劳动厅,一位是省内知名企业家,一位是省里的劳模代表,一位是受邀的侨胞代表,最后一位就是站在冯正明身边的专业考官
考官已经从专业角度给出冯正明一个评分
剩下四位的评委则是认真的观察和品尝了冯正明的四道菜
然后四位也分别给冯正明打了一个分数
劳模代表、企业家代表和侨胞,对冯正明的菜都是相当满意
尤其是劳模代表,觉得冯正明的技术水平实在是太高了
同样是作为技术水平擅长的劳模代表,对冯正明甚至有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
所以劳模代表给冯正明的打分是直接给了一个满分
企业家代表是去汇泉楼吃过不少次的
而且之前还在汇泉楼请客接待过外地的客户
每次请客后,都能够获得外地客户的一致好评
所以今天看到冯正明比赛,企业家代表自然也是对冯正明带有一定滤镜,最后也给冯正明打了一个满分
剩下劳动厅的人员和侨胞代表,也都很钦佩冯正明的手艺
不过他们倒是比较规矩,没有带太多的个人喜好,只是给了冯正明一个比较高分数
冯正明的打分结束,现场让冯正明可以先离场去休息
至于他最后的得分,暂时没有被直接公布出来
冯正明的菜品被评分后,其他参赛厨师也都陆续完成
其中几位大师傅手艺上也是和冯正明不分伯仲
虽然他们在速度上没有冯正明如此迅速,但是无论是理论和实操他们也都算是熟练
等到所有参赛厨师都完成,现场也都是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打分后
经过一番统计和汇总,终于公布出最后的分数和排名
第一场的比赛结束,冯正明的名字赫然是处在第一位,综合得分要比第二名高出4分
剩下厨师们综合得分,前十名基本上都是只差了一分
倒是十名之后,差距才被逐渐拉开
看到第一场分数的公布,现场人都很信服,对冯正明的关注自然更高了
隔天的报纸上就出现了“青年厨师好手艺,成为鲁菜新一代的代表大厨”这样的报导
这样的报道出现,让很多人对冯正明更加期待
冯正明也是收到了报社和电视台再次采访的邀请
不过他还是把采访暂时推后,主要是把精力放在接下来比赛上
虽然第一场他得分很高,但还远远称不上是一骑绝尘
如果后面两场没有发挥好的话,可能还是会被其他的大师傅们超越
在不知道接下来两场比赛会比什么的情况下,冯正明也只能是默默进行一些准备
好在第二场比赛开始前,还有两天时间给大家准备
冯正明是在汇泉楼后厨,认真为后面两场比赛做着一些准备
但随着电视台把第一场比赛的录像在电视上播出
关于比赛中的一些讨论还是非常激烈
不少没有真正干过厨行的人,还真的是通过电视播出的这场比赛,才算是了解到原来光是打花刀都有那么多讲究的
电视台剪辑后放出的录像,简直就像是给大家普及了刀功知识
过去很多人对一道菜好不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第一场比赛录像在电视上播出后,算是给了大家一个标准
这么一来,几乎是任何一位食客,都可以在任何一家馆子发表一番专业的阐述
很多人更是会拿出冯正明的手艺去做一些对比
比如,你们家的刀功明显就不合格,人家冯大厨那个刀功标准都摆在那
一旦有了对比,压力立刻给到很多餐馆和酒楼后厨里厨师身上
就连颜家菜馆的颜建兴也是感到压力有点大
原本颜建兴也有想过要去参加选拔
不过后来因为颜家菜馆刚开业不到一年,他觉得自己还需要留在馆子里,把馆子的口碑做好,所以他权衡后没有去参加选拔
因为参加选拔了,需要为比赛做更多的准备
尤其是一旦被选中,之后还需要接受老师傅们集训,还要去外地参加全国大赛
这一切都是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颜建兴还是担心,这么长时间,会把颜家菜馆生意耽搁太久
现在看到电视上播出比赛现场,让颜建兴觉得比赛上的压力确实有些大
第一场尤其是考官在旁边,还要问每个花刀的理论
然后还需要检验比赛厨师的实操能力和经验
最后还有专业的评委团队进行评分
这一系列的过程,对参赛厨师心态和能力都是极大考验
通过电视台录像,看到现场冯正明快准稳的表现,让颜建兴心里是相当佩服
所以颜建兴主动跟父亲进行了一些交流
颜老师傅像是早就料到,颜建兴会主动找他交流
他没有先开口,而是静静看着儿子,想听听他的一些想法
“爸,正明第一场的表现很好,这次他代表鲁菜去参加全国大赛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颜老师傅点头:“他不松懈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颜建兴又说:“爸,之前那次你让正明来菜馆里指导,真是很正确,他指出我们很多问题,也是给我敲响警钟”
对儿子这话,颜老师傅平静地说:“各行各业都是需要不断自我督促,正明的出现对我们鲁菜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过去我们鲁菜是有一定的官家支持,所以我们都过得相对比较安逸
但如今市场放开了,市场的风向开始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颜建兴认同父亲这话:“对,现在市场的风向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是跟不上市场的风向,可能单靠手艺并不能吸引到顾客”
颜老师傅说:“这一点你理解不对,越是市场需求为导向,实际上手艺才更加重要”
颜建兴听父亲这么说,他先是一愣,不过很快倒也理解父亲的意思
“我明白了,爸您的意思是,要想能够跟得上市场风向,更要有扎实的手艺作为基础,就像是正明那样”
听这话,让颜老师傅对儿子有一点刮目相看
过去在颜老师傅眼里,儿子很多时候是显得有一些保守
就像是他在颜家菜馆里,至今做的菜始终都是传统经典鲁菜
不能说做传统经典鲁菜有什么错
只是这样的保守,注定了颜建兴和颜家菜馆无法获得更大的发展
今天颜建兴的话,让颜老师傅感觉到他的观念在发生转变
颜老师傅点点头说:“你说的不错,想要跟得上市场风向,确实是需要更加扎实的手艺作为基础”
稍微停顿一下,颜老师傅继续说:“所以这次我们选拔赛上,更重视检验你们的基本功,这也是这一届全国大赛的一个重点理念”
颜建兴还是第一次听父亲提起全国大赛的事情
他顿时是打起精神,非常认真听父亲说
颜老师傅简单说了一下这一届全国大赛
“这一届全国大赛重点,就是要规范一下烹饪技法,要确立一个全国通行的标准,所以这一届全国大赛上,会对各省市参赛厨师进行基本功的考核,检验厨师们基本功的能力
这一届全国大赛上的基本功将会是标准,可能以后考级也都会以这一届为标准”
父亲这番话,让颜建兴感到非常震惊
从这一次鲁省选拔参加全国大赛厨师这件事上
颜建兴本来也是有着一些猜测
觉得这届全国大赛可能会很不一般
只是他没有想到,原来这届全国大赛竟然是要确定一套标准
不过转念一想,颜建兴倒是隐约能猜到这么做的原因
“爸,是不是因为,现在国外餐饮进入国内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在国内有一个标准,好能够应对国外餐饮的竞争?”
颜老师傅有些意外,没想到儿子还能猜到这一点
他点点头说:“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有一套标准后,也可以让我们国内各地厨师能力上有一个提升进步的目标”
显然这不是颜老师傅他们鲁菜老师傅们商量决定的
应该是国内的老师傅们,和一些专门研究国内美食专家们商讨的结果
这就像是前两届的全国大赛
第一届,那是真正的群雄并起,是真正让全国高手聚拢在一起,做了一个中华厨艺的集中展示,并且也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一些特色
第二届,已经在逐步进行一些标准的确立,同时也是挖掘出更多的经典老菜,以及推出一批能够传承手艺的厨师
如今是第三届,就是要直接确立一个通行全国的标准
这么一来,之后国外很多餐饮进入国内,国内的餐饮在竞争中,也会有相应的方法去应对
当然更为关键的一点,也是颜老师傅所说的
确定一个标准,好让全国各地的厨师们有目标去提升自己
无论是在国内竞争,还是要跟国外的餐饮竞争
实际上最终还是要落在自己的手艺上
自己的手艺足够扎实,自然也不用去畏惧和别人竞争了
颜老师傅说:“这种情况下,正明去全国大赛,其实不光是我们几位老头子的期望,也可以算是全国大赛那边希望看到的,因为他的基本功足够扎实,能够被作为标准”
这一刻颜建兴突然忍不住笑着说:“爸,我有时候觉得,正明他像个机器人”
这话让颜老师傅先是一愣,很快颜老师傅也笑了起来
“这个,我和你的师伯师叔们聊起,我们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觉得正明他做菜的时候像是个标准化的机器人”
紧接着颜老师傅又说:“不过选拔赛第一场,尝了他现场四道菜,我们都知道他不是”
颜建兴有些惊讶:“哦?他现场有失误?”
颜老师傅笑着点点头:“有失误,不过现场评委没吃出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