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秦时之七剑传人 >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出航(三十八)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 出航(三十八)

 热门推荐:
    “这艘船终于走了,盖在桑海头上的阴霾也算一下子去了大半。”

    看着两个小伙伴的脸色各有阴沉,少羽开口把话题往好事上引,以转移他们俩的注意力。

    天明闻言脸色并未稍减,依旧很复杂的回道,“船走了,桑海也未必能平静下来。”

    焚书令惹出的乱子并未因为时间推移而稍减,反而愈演愈烈,引起的动荡也越来越大。

    这对帝国来说不算好事,但对百姓来说同样如此。

    “总归少了一桩麻烦。”少羽拍拍他的肩膀笑道。

    接着他又看向石兰,“石兰,船开走了,你接下来又什么打算?”

    石兰沉默好一会儿没说话,良久之后才语气沉重的回道,“我们应该还会守在桑海,直到蜃楼返航……不管希望有多渺茫我们都不能放弃神树。”

    听到石兰语气中的悲戚,天明倒是振奋了几分——毕竟相比石兰,他那点疑惑实在不算什么事儿。

    “石兰,你哥哥现在怎么样了?”天明尝试转移话题。

    提起哥哥,石兰的脸色果然好看了几分,微微颔首道,“哥哥他已经没事了,只是人还有些虚弱,暂时行动不便,端木姑娘说还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说到这里石兰脸色又黯淡了几分。

    她哥哥知道了蜃楼将行的消息后,也曾拖着病体非要阻止,被她好说歹说才劝住……就像天明少羽劝她一样。

    然而人虽然劝住了,但心始终记挂着,无论是她还是她哥。

    少羽见状赶紧接腔,“人没事了就好……虽然总是各种波折,但结局都还不错,也算是咱们的……福报吧?”

    他没有天明那么重的侠气,但自认也算是个好人。

    他们一路走来能安然无恙固然有自己拼命卖力的缘故,但要说不受运气眷顾那也是扯淡,说句福报绝不为过。

    瞥了一眼海面逐渐缩小的蜃楼,天明咧嘴一笑,“希望以后也能有这份福报吧。”

    接着朝石兰道,“石兰,要跟我们去墨家据点吗?”

    石兰摇头拒绝,“不了,我还得去医馆那边照顾哥哥,总不能一直麻烦端木姑娘。”

    “也好。”天明也不在意,扭头冲少羽说道,“咱们回去吧,还有一摊子破事呢。”

    “麻烦总是收拾不完。”

    少羽也没别的想法,点了点头,“走吧。”

    三人一同又看了一眼蜃楼后,一起转身离开了。

    而承载着嬴政长生的野望,和阴阳家所谓千年夙愿的蜃楼,则逐渐驶入无边无际的广袤海洋里。

    ………………

    墨家据点内,班大师等人姿态各异的同坐一室,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烦躁。

    应对焚书令这件事,说起来麻烦,做起来……其实不麻烦。

    但这个不麻烦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人够多。

    帝国要焚书需要大量的人手,通过迂回避让的方法阻止帝国焚书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好消息是,这两种行为难度都不高,墨家,或者说诸子百家并不处于劣势。

    坏消息是,没有势力能和帝国比人多。

    儒家比不了,墨家比不了,甚至农家也远远比不了。

    所以班大师他们这几天的工作就是一个字——乱!

    从辽东到荆南,陇西到中原,每一处地方他们都要顾及,每一处地方他们都要处理。

    对于帝国来说,想要控制这么多地方尚且艰难,墨家就更不用说了。

    人手空缺的麻烦不是简单的用一句不够就能形容的。

    简而言之,就像天明说的,一笔烂账。

    在场脸色最淡定的就是天明和少羽。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俩最近虽然也在帮忙,但能交给他们的事实在不多,再加上年轻精力旺,人不算太累。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俩对焚书看的最轻。

    少羽不是诸子百家出身,最可惜的也非就是兵书,但兵书存世数量稀少,他们家自能保住需要的。

    至于天明……丈育出身,混迹街头,对书既不向往,也不憧憬。

    而且他觉得书烧也就烧了,又不是人命,死了就无论如何挽回不了了。

    帝国再怎么推行焚书令也不可能真把书烧干净,哪怕烧干净了短时间内也还有活体副本——背住书的人。

    只要帝国被推翻,书迟早都会回来的。

    相较之下,他更关心人命。

    虽然抵抗焚书令的事一地鸡毛,不过今天他们重点关心的还真就不是这件事——焚书令的事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慢慢来就行。

    他们今天关注的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小圣贤庄的麻烦。

    焚书令一出,帝国的情况未必说变得有多糟糕,反倒是小圣贤庄每况愈下,内外交困。

    外界,帝国朝廷对其施压,其他儒家派系也在给它施压。

    事实证明,敌人的敌人也未必就是朋友,更多还是我敌人的敌人还是我的敌人。

    内部,小圣贤庄的学子们也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对自家门派的做法颇有微词。

    学生都是少年意气,又不知死活,只有一腔热血,自然看不惯小圣贤庄首鼠两端的行为。

    外界威胁,内部动荡,短短几日光景过去,昔日的儒家圣地已经一副摇摇欲坠之象。

    班大师看着众人,沉声说道:

    “我收到了子房的密信。”

    瘫坐着毫无坐相的盗跖闻言浑身一震,立刻追问道,“他说了什么?”

    班大师神情严肃,语气沉重的回道,“小圣贤庄之危局已是定数,让我们勿要轻举妄动,若是……出现了最糟糕的情况,他希望我们能尽量照拂书院学子。”

    正常来说,帝国哪怕对小圣贤庄动手,也不至于对数百书院学子赶尽杀绝。

    但……焚书令都能颁布,谁也说不准嬴政能做到什么地步,张良的未雨绸缪未必就没用。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能让张良说出这种话,已经足见小圣贤庄的局势之恶劣。

    对焚书天明兴致缺缺,但小圣贤庄的危局,张良的麻烦他绝不能坐视不理。

    “咱们得想办法帮三师公啊!”

    班大师用带着疲惫的声音回应道,“情理上我们当然要这么做,但……怎么办?”

    “按照最新的消息,小圣贤庄已经完全被罗网的人秘密封锁。”

    “其他儒家派系的人一部分围堵在庄外,要求伏念履行身为儒家正门的责任,一部分围堵在将军府外,试图逼迫帝国让步。”

    “矛盾在激化,罗网随时会动手,而我们……貌似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到了罗网遵循皇帝的意志对小圣贤庄动手的地步,墨家还真就什么也做不了。

    他们总不可能带着人冲进城里和罗网正面硬拼——真要这么做了,他们所要面对的也不是罗网,而是和帝国军队。

    墨家虽然是反抗帝国的诸多势力中声势最浩大的,甚至也可以说是实力最强的,但说到底和其他反秦势力一样,终究都是无力正面抗衡帝国的。

    “那……”天明张了张嘴,不得不承认班大师说的没错,但他不愿意放弃,“……总得做点什么吧?”

    班大师没说话,目光看向高渐离。

    高渐离接过话茬回道,“我已经组织了一批精锐人手待命,随时准备着。”

    “准备做什么?”天明下意识的反问道。

    “准备……能做点什么做点什么。”高渐离声音迟缓的说道。

    他不知道具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有出手的机会,总之就是先准备着。

    这也是墨家眼下唯一能做的。

    “不行!”天明不觉得者能有多少用,一拍桌子道,“我要进趟城!”

    “别去,没用!”班大师立刻出出言阻止,“小圣贤庄现在被盯的太死了,暗里有罗网的人,明处更是到处都是人。”

    “这一封信子房想送出来都废了大劲,你想进庄根本不可能。”

    “哪怕进不去,我也得进城里亲自看看具体状况。”天明坚持要走一趟。

    班大师没有一口回绝,犹豫好一会儿后竟然点头了,“可以,但不许胡来。”

    其他人虽然对班大师的容许有所反应,但也没有出面阻止。

    “我保证!”天明毫不犹豫一口答应,然后立刻起身,“走,少羽。”

    少羽全程不说话,似乎对这个小圣贤庄的话题不感兴趣,但听到天明的招呼还是立刻跟上了。

    他们两个小辈离开后,雪女看向班大师问道,“小圣贤庄,真的无可挽救了?”

    她对此很难相信,不仅因为小圣贤庄是儒家的圣地,也是因为古寻和小圣贤庄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班大师点了点头,“子房信里说的很确定,嬴政的态度越来越明显了……”

    “他还提及……”说到这里班大师迟疑了一下,“国师古寻已经被确认离开了桑海,疑似返回了咸阳。”

    “不管他为什么这个时间点离开,总之这都被视作是他放弃了对小圣贤庄的支持。”

    高渐离等人各自对视一眼后,都陷入了沉默。

    事实就是如此。

    不管古寻之前的态度如何,现在的想法又是什么,总之他的离开都势必会导致小圣贤庄的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

    另一边,城内的小圣贤庄。

    掌门伏念站在庄子里的人工湖边,手里拿着一捧鱼食,有一下没一下的朝湖里撒。

    小圣贤庄局势急转直下,几近灭门之祸的时候,这位平日不苟言笑,严肃庄重的掌门却难得的露出了些许凡人的懈怠。

    在他身边一左一右站着颜路和张良。

    “往日我总教训你,就像往日教训韩非,担心你们的所作所为给小圣贤庄招来麻烦。”

    “没想到最大的麻烦,最后还是因为我这个掌门。”

    伏念的声音并不低沉,充满了平静,彷佛再说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张良闻言赶紧回应道,“大师兄言重了,今日之祸,焉能怪罪于一人之身?”

    “况且若无我往日招惹的风雨,今日之祸事也未必就能到如此地步。”

    “罪责再谁,我很清楚,不用你安慰我。”伏念依旧平静的回道,“只是……伏念无能,实在愧对先贤长辈的期望,也愧对书院这数百学子的信赖。”

    “天下涂涂,苍生燎燎。”颜路接过话头笑着说道,“鬼谷派这半句话说的还是很有意思的。”

    “时局如此,我们能做的终究有限,凡事求个心安足矣,掌门师兄。”

    “哼哼……”伏念难得的笑了。

    颜路张良和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师兄弟,看见他笑的次数也寥寥无几。

    “我打算去见皇帝一面。”收起转瞬即逝的笑容,伏念脸色重归严肃的说道。

    颜路张良对视一眼后,沉默了片刻,后者才说话道,“师兄打算怎么做?”

    伏念撒了一把鱼食,“还不知道,等见了皇帝以后再说吧。”

    “老夫也去。”荀子苍老但底气十足的声音突然从师兄弟三人身后响起。

    三人闻声急忙转身行礼。

    荀子风风火火的一摆手,直接用内力止住了他们的动作。

    师兄弟三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些波动。

    荀子对外一直宣称是儒家文脉的人,不修武功。

    但实际上,他却是世上屈指可数的绝世高手之一,只是从来不对外显露自己的武功。

    可是今天他却一反常态,毫不顾忌的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先是突然现身,甚至让伏念三大高手都没有察觉到脚步声,之后又直接内力外放。

    荀子在想什么?

    师兄弟三人都很好奇这个问题,也都有所猜测,但都没问出口,也没有互相交流,只是默默将此事压在了心底。

    荀子没理会他们的心理活动,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干脆让老夫一人去,你就不用去了。”

    伏念赶紧回道,“此事,尚未得到皇帝的允许,即使允许了……伏念才是小圣贤庄的掌门,岂有让师叔一人出面的道理?”

    荀子看了他一眼,没有再提自己去的说辞,“你是掌门,你说了算。”

    “去的时候知会老夫一声。”

    撂下两句话,老头儿就又风风火火的离开了,一如来时的仓促。

    “我似乎又看见了多年之前的荀师叔。”张良颇为感慨的笑着说道。

    曾经的荀子,是一个人喷的诸子百家抬不起头,言辞犀利儒家另类。

    做事风风火火,性格顽固暴躁,除了孔子永远谁都不放在眼里。

    后来回归小圣贤庄后就收敛了许多,虽然在许多人看来还是和寻常儒家大师迥然不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