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某人这么说,顾池自然不会揽活儿给自己找不快。有这个功夫跟几家勾心斗角耍嘴皮,还不如窝在被窝多睡一会儿。他道:“既然如此,便预祝你此行顺遂。”</br>上南、邑汝两地没那么难缠,也看是跟谁比较。跟秦礼这样水泼不进的硬骨头比,肯定要简单不少。但真想说服他们出卖珍贵的劳动力,这事儿还有的磨呢。</br>祈善臭着一张脸。</br>顾池给他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 笑道:“其实元良可以先从邑汝下手。”</br>上来第一家就找天海。</br>呵呵,用主公的话来说——</br>祈善这是头铁到不怕脑震荡啊。</br>“我何尝不知……”祈善叹气。</br>三家之中,邑汝跟河尹关系最疏远,二者仅有做生意的合作伙伴关系。</br>论亲疏远近,应该是邑汝最难说通。</br>实则不然。</br>邑汝反而是最容易下手的。</br>理由也简单。</br>天海、上南、邑汝。</br>三家之中,天海吴贤出身最高,家世底蕴名声皆是其余二人不能比的。他从小接受世家子教育,他帐下僚属多是天海以及附近州郡世家豪强,秦礼还曾是王室勋贵,不可能三言两语就愿意放下身段去干苦活。</br>上南谷仁和邑汝章贺则是半斤八两。</br>不,应该说谷仁比章贺条件还好点。</br>人家谷仁祖上确实阔绰过,只是随着战乱以及经营不善而江河日下,到谷仁这代就只剩下个名头。饶是如此,这个名头也在谷仁成长路上提供了极大帮助。</br>这个出身让他拜得良师,又入了良师的眼被招婿,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之后两位岳丈也欣赏他。可以说,他只是开局比较惨,但成长发育之路蛮顺遂的。</br>三位岳丈,三位贵人。</br>反观章贺就惨了,一切靠自己。</br>章贺对外自称是某落寞小族旁支子嗣,顾池估摸着这都是他给自己脸上贴金, 真实出身可能比这個还低点。自小体弱多病, 久病成医,好运学得一手精妙医术。</br>偏偏长相不算很优秀,而辛国选拔人才还看脸, 导致章贺三次参选又三次落选。好不容易另辟蹊径入了医署, 爬上一把手太医令的位置,结果又横生枝节。</br>不仅丢了前途还险些丢了小命,东躲【XZ】多年才“重见天日”。</br>甭管人家是真的医者仁心,还是借此手段笼络人心,但不可否认——章贺大半辈子跟庶民打交道。游走底层,见多人间疾苦,更能体谅庶民面临的彻骨之痛。</br>起点太低,僚属世家子不多。</br>这也意味着章贺想长久走下去就不能失去他最大的基本盘——庶民。</br>民心才是章贺最大的依仗。</br>因此,对于这种利民惠民又能减少庶民繁重徭役的举措,即便章贺有秦礼一样的担心,但为了“庶民好”、为了笼络人心,也有五成以上的概率帮忙打短工……</br>上南谷仁次之,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反而是跟河尹私人交情最好的天海。</br>顾池:“你都知道,还故意选天海?”</br>这不是自讨没趣吗?</br>祈善默不作声,并无解释的意思。</br>“你跟秦公肃究竟什么深仇大恨?”顾池换了个角度八卦,“除了当年你怂恿前主公放火将他逼下山出仕,又提前搞死前主公破坏秦公肃计划,你还干了什么?”</br>顾池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br>天海、上南、邑汝三方使者, 表面上邑汝使者最没棱角脾气, 但心声就数这厮最会算计,他待在城外都能听到这厮拨算盘的声音,算盘打得震天响,精明!</br>谷仁他六弟面上和善、内心核善!</br>而秦礼九成九的火力都是冲着祈善来的,祈善干啥他都能往阴谋论扯,整一个……哦,主公说的什么批替埃斯弟,完全魔怔了。但对河尹倒是非常欣赏。</br>再想想祈善的行事尿性。</br>顾池怀疑这中间还有不为人知的八卦。</br>祈善:“……”</br>他不露声色:“你管太多了。”</br>顾池:“……哦。”</br>这里头果然有内情。</br>祈善:“……”</br>他冷冷白了顾池一眼,眼底写满威胁,奈何顾池这样的滚刀肉根本不怂。</br>呵呵。</br>一个眼神还想吓退他?</br>天真!</br>第二日,天色蒙蒙亮。</br>祈善一早便去城外邑汝援军驻扎营地,治所官署少了几人,比往日清净。</br>来来往往的官吏步履小心,生怕发出大的声音干扰同僚——带头内卷的主公出门干仗,工作便落到留守人员身上,琐事又多,这几日屁股几乎要跟议政厅绑定。</br>不少官吏嘴里似兔子嚼菜般叼着早点肉饼,同时奋笔疾书,文从字顺。</br>秦礼被请进来的时候,就瞧见这样诡异又滑稽的一幕,那名僚属从事老脸一红,冲着秦礼匆匆一礼,继续埋头伏案。秦礼也察觉出气氛尴尬,便挪开了视线。</br>他是来找祈善的。</br>但今天官署值班是顾池。</br>问祈善?</br>顾池将秦礼引到待客侧厢。</br>“祈主簿一早便去邑汝大营了。”</br>秦礼一听便知道祈善的目的。</br>他一夜未眠,加之昨夜情绪激动,气血震荡,面色不复此前红润,隐约透着青白。听到祈善下落,他似讥嘲般道了句:“祈元良惯会异想天开、强人所难。”</br>顾池那颗八卦之心蠢蠢欲动。</br>奈何秦礼的心声对祈善并无多少篇幅,似隔靴搔痒,让他内心喟然长叹:“使者不妨等等,祈主簿不久便归。或将事情告知于我,由我代为转达?”</br>他好奇秦礼此次来意,莫非是后悔昨晚没让祈善横着出去,于是越想越气,一大早上杀过来,要给祈元良补上几剑?</br>结果出人意料。</br>秦礼是来询问如何安排人手。</br>顾池一时没反应过来。</br>“什么人手?”</br>“祈元良昨夜上门,不就是为了借天海人力给河尹开凿河道、兴建水库?”秦礼神色波澜不惊,看着似有诧异的顾池,继续道,“此事,在下谨代表主公应了!”</br>顾池:“……”</br>顾池:“???”</br>顾池:“!!!”</br>他忍不住怀疑自己在做梦。</br>秦礼怎么就答应了呢?</br>以秦礼昨晚的火气,今早带着兵马离开河尹他都不意外,居然……答应了?</br>秦礼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br>谷淡</br>感受这股暖意滑过喉咙。</br>“顾督邮可有疑问?”</br>“恕我冒昧,使者与祈主簿似乎……”顾池还是忍不住八卦之心,问出口了。</br>“私仇归私仇,公事归公事,在下不至于公私不分。”秦礼一句话就将这茬打发了,不忘试探一句,“只是——尔等,或者说沈君,真知道纵容此事的恶果吗?”</br>若无祈善,他真的很欣赏沈君,甚至一度担心沈棠是不是受了祈善的蒙蔽。</br>顾池知道秦礼要问什么。</br>他只道:“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使者以为,此言善否?”</br>秦礼:“二者不可相提并论。”</br>所谓因噎废食,便是害怕一件事情会出小毛病就索性不去做,但让武胆武者与庶民竞争并非小事。若仅限于河尹,仅限于赵奉和沈棠帐下几人,外人只当是茶余饭后谈论的“奇人异事”,但看河尹的态度,显然是想将此道推广开来。</br>如何不愁人?</br>可想过一旦失控,如何收场?</br>若是换做旁的人怎么问,顾池大概率怼一句“杞人忧天”,但对面的人是秦礼,他自然要给面子。想了想,换了种委婉说辞。</br>这世上没有什么制度是一开始就完美无瑕的,利用武胆武者耕地劳作,让众多孱弱庶民从繁重徭役解脱,这也是积极的一面。秦礼也知道繁重徭役多害人?</br>假使是祈善夹枪带棒这么问,秦礼哪有理智去静心聆听思索?</br>但顾池不一样。</br>秦礼对这位面相孱弱的青年文士有些同情,下意识会迁就对方,给予更多的耐心。官府徭役繁重问题,也是导致秦礼故国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有研究。</br>因此,他很难回答出来。</br>不是不了解,而是太了解了。</br>徭役需要每家每户出青壮参加,但青壮又是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失去青壮意味着耕作收益减少,再加上繁重的赋税,能轻而易举逼迫一个家庭走上绝路。</br>而且,徭役繁重耽误耕作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