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大兄,见你身子康复,善贷心中也是不甚欢喜。
择日不如撞日,今晚我们在神仙楼畅饮一番如何?”
内阁魏广德值房里,魏广德把张居正迎进来坐下,就热情的说道。
“酒宴就免了,老夫虽然有所康复,但这次大病一场也是伤了身子,太医也说了,酒肉这些,这段时间都要禁,不能在用了。”
张居正苦笑道,“以后这朝政,还是得善贷处理了,我这还得回府养病。”
“叔大兄放心,如今你身子大好,应该也能处理一些事务,至少事关重大之事,也可以帮着参谋参谋。
正好,刚兵部送来消息,宣大郑总督上奏,草原乱局已经平息”
魏广德就把梁梦龙送来奏疏的大致内容交待一遍,张居正听后微微点头。
“此事处理就很好,如果我在内阁,也就是如此办理,或许”
说道这里,张居正略微迟疑后才说道:“或许还会为了维持和顺义王的关系,劝说三娘子息事宁人。”
这话,张居正倒是说的真话,并无半分虚假。
其实张居正这两日也知道了这事儿,还对魏广德的处置稍有不满。
这次过来,本就是为着此事来事来的。
在他眼中,只要维持住和蒙古的关系,稍待时日,蒙古实力被削弱后,还不是被大明搓圆搓扁随意蹂躏。
现今的形式,如此强硬支持三娘子,实在有些不妥。
可既然兵部说魏广德的策略奏效,顺义王先一步屈服,张居正就不得不调整自己过去的思路,那就是或许他也是高看了蒙古的实力。
顺义王和他手下那些草原骑兵,或许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你们先去我的值房,收拾下府里的东西。”
张居正这时候对跟进来的几个儿子吩咐一声,让他们去取东西。
“是,父亲。”
四人都是应承着,向魏广德拱拱手后才出了值房。
“叔大兄,收拾东西为何?
如今身子大好,相信很快就会调理好,重回内阁当差才是。”
魏广德出声道。
张居正这时候看着魏广德,片刻后才苦笑着诉说道:“实不相瞒,善贷,我已经听从你的建议,今日入宫既是谢恩,也是递交致仕奏疏。”
张居正可不相信魏广德真不知道他入宫的目的,不过有些事儿,还真就得揣着明白装糊涂。
既然如此,好吧,那就自己亲口说出来就是了。
“为何,当时是看叔大兄病重,善贷才有此建议。
如今已然大好,自是不需要如此啊。”
魏广德急忙说道。
“这场大病,差点要了老命。
太医也说了,不好好调理,我这条命怕是休矣。
都说落叶归根,我还想要回到家乡,亲眼看看生我养我之地,再在父亲坟前结庐而居,了结当年未尽之孝道。”
其实张居正没有把实话全告诉魏广德,那就是二月那次病倒,并非毫无征兆,而是他早已经觉得身体不适。
也幸好这两年朝中大事儿不多,于是他才找来太医调理。
不过一把脉后,就说他的病怕是有些凶险。
之后断断续续的请假在家休息,也是因为太医在给他试药,寻找如何调理的方子。
这其中,还有就是知道自己身体情况后,张首辅的心气泄了。
原来的时空里,张首辅二月不过“偶感风寒”休息两日,之后就回到内阁继续办差。
一直持续到六月,因为完美处理了这次蒙古内乱,也就是朝廷劝说三娘子罢战。
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成比吉嫁给了扯力克而不是不他失礼。
张居正因为处理这次外藩纠纷,宫里太后依旧是加封他为太师,然后
然后就是他在两日后突然病倒,七日后一命呜呼。
即便在后世也说,身体健康的人,如果病倒,往往都是大病,不死也要脱层皮那种。
这种情况,其实古代就有,那都是老祖宗不断总结出来的。
那种病怏怏的人,身体小毛病不断,往往还活的长久,因为知道怎么做多自己身体好,一直将养着。
反倒是那些看着身体好的人,一旦病倒就如同山崩地裂,就算是杏林国手也是难以挽回。
不过,其实这些人在身体发病前,往往还是都有征兆的,只是有没有被重视。
这次,张居正就是稍微上了心,然后没死成。
也是因为朝中无事,又有魏广德这个和他理念类似之人盯着,他能放下内阁国事,安心在府中调养身体。
“宫里,把我的请辞奏疏留中了。
等上三五日,我会上第二份折子,直到宫中批红为止。”
张居正继续小声说道。
他说这话,其实也是告诉魏广德,他这个位置不坐了,让他安心。
虽然张居正其实不是很看重这个位置,所谓枪打出头鸟,其实魏广德一直认为有张居正这个头铁的在前面顶着,对他来说更好。
只是,当张居正去留已定时,他也是绝对不能退缩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这个位置,魏广德知道绝对是没有退缩的道理,否则自己怕是马上就要崩盘。
“叔大兄不必如此”
魏广德还要再“劝说”几句,张居正已经摆手说道:“善贷,到这个时候,你我心里其实都懂。
何况,你看的比我还明白,我也是这次得了太师封赏后才想明白其中道理。
我,是不得不离开了,哎.”
轻叹一声,张居正接着说道:“此次我会带着家中四子一起离开京城回江陵,我肯定是不会回京了,不过家中孩子们还年轻。
等上三五年,如果朝局稳定,我希望你能够重新启用他们。
这几年,我那边的事儿,也还要善贷多多照拂一二。”
“叔大兄已经准备好后手了?”
魏广德忽然问道。
“我辞官后,会奏请原礼部尚书潘晟接替内阁职位。”
张居正也不隐瞒,开口说道。
明朝重臣致仕,皇帝一般都会给官员一个面子,启用他保举之人。
这里面,有拉扯后辈的,比如谋个官职,或者举荐他人接替自己的位置等等。
其中原因很多,说不清道不明,其实本质上就是皇帝给的一个恩典,以示对其的尊重。
张居正要把家中子弟带走,自然就不会给后辈保举什么官职,那就只能是举荐阁臣人选了。
“倒是老成持重,就是未必能如叔大兄之愿,你小看子维了。”
魏广德只是笑笑,说了句。
这些年,尽是在内阁玩弄一些权术,包括很多时候和张居正斗智斗勇,为江西官员争夺一些职位,魏广德看的已经很清楚了。
张居正或许以为他提携了张四维,他走后,张四维不会对他如何,可却忽视了张四维对张居正举荐之人的提防。
张居正能坐稳首辅的位置,不仅是他能力的原因,还有宫里太后的信任,和他那个好盟友的关系。
这个好盟友,自然就是冯保。
他是连接前朝和后宫的纽带,张四维能不眼馋。
不过冯保当初和高拱有嫌隙,而张四维最初就是被高拱看好的人。
世人大多记得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其实还有句成语叫做殃及池鱼。
高拱死了,冯保很开心,可他是个太监,是绝对不会就此放下成见的。
张四维,这个曾经被高拱推崇的官员,就被冯保不喜。
这些年来,张四维不是没有讨好过冯保,但是效果极差。
冯保还是习惯和张居正合作,甚至和魏广德联合,却都不正眼看他一下。
所有和高拱有粘连的,都是冯保不喜欢的。
其实古代刑罚的“连坐”,还是很有道理的。
普通百姓或许会觉得连坐之刑是牵连无辜,但其实古往今来许多受罚之人,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到家人,比如后世的政审。
而这些人,必然是对朝廷,或者对政敌不满的。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冯保很明白这点,所以防患于未然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和高拱有染的人都摁住,不让他们冒头,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遭遇到当初一切的“报复”。
张四维,要不是张居正看重,多次在冯保面前保他,现在的张四维怕早就被打发到什么穷山恶水做官儿去了。
甚至,罢官去职也是有可能的。
魏广德自是感觉张居正未必真正控制住了张四维,毕竟当初御史台的事儿,魏广德记忆犹新。
“你和双林一样,都高看他了。”
张居正却是笑道,不过笑过之后,他脸上疲态尽显。
接下来,两人都不再言其他,只是说起当初裕袛之事,权当做聊天吧。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其他的都改变不了什么。
等张家张敬修等人回来后,张居正也起身告辞。
拿东西是假,和魏广德谈话是真,和值房几个人说话也是真,不过那是让张敬修代劳。
毕竟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差事儿,这个时候自然好聚好散。
要钱财的,就给钱财,想要出人头地的,张家也能尽力满足。
在张居正没有卸任前,这些人和事儿还能安排,比如转六部做个吏员,只要离开内阁,就不会有人再针对他们。
终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继续留在这里也是无用。
魏广德只是把张居正送出值房,张居正还去张四维和申时行那里闲坐片刻,这才告辞离开内阁出宫。
他以后,是再也不会再踏足宫门了。
“走了?走了好啊”
当芦布过来报信,说张居正已经出来宫门后,魏广德只是感慨一句。
让有功之人能得善终,魏广德觉得自己为张家做的够多了。
真要如上一世,张居正死后两年张府被抄,长子被逼自尽,那也太显得薄情寡义了。
而此时草原上,三娘子已经率部进入板升城,大成比吉也接受了三娘子代儿子送上的定亲彩礼,算是把事儿定下。
黄台吉带着扯力克直接回了归化城,虽然心中不满,布置下人手拉拢把汉那吉的遗部,但效果并不太好。
毕竟,这都是三娘子早就安排手下人做过的了。
当初,三娘子可是按照最坏的打算进行的布置,该拉拢的,早就暗中联络过,扯力克的人再去,能见效才怪了。
也是因此,扯力克那边虽然许下种种承诺,但是收效甚微。
甚至,他以为的所谓承诺,其实还不如之前三娘子派人递过去的橄榄枝。
毕竟,扯力克只是王子,能给出的报酬太少了,远不及三娘子这个掌握着朝贡大权的首领。
黄台吉回了归化城,郑洛也率部南行,随行的还有阿力哥带着的千多部众。
这是他之前的部族,把汉那吉给他的,这次就是前往安石堡,准备先进驻那里,把城池修整一番。
王庭和大成台吉这两部分部族,可能是最早脱离游牧生活,接受汉人那种依靠城池生活的蒙古部落了。
当然,虽然不会如同原先那样辛苦,但依靠城池生活,对物资的要求也极大。
如果没有和大明的商业贸易,这种生活方式简直就是灾难。
毕竟草场固定,就代表着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牧草,能够饲养的牛羊马匹数量有限。
游牧自然不怕,可以大量繁殖家畜,只要顺着丰美水草在草原上流动即可。
“以后,你们除了在附近放牧外,可以多养战马,兵部那边会给够马银。
除此外,还可以多多收集其他部族的羊毛,张家口那里的草原商会也会敞开收购你们供应的羊毛.”
回去路上,郑洛和阿力哥交流,自然给他出主意。
三娘子一支在蒙古,说实话,郑洛不放心。
这种情况下,还是多培养一支忠于大明的部族就很重要了。
等海哥儿进入安石堡,把这里发展成第二个板升城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板升城距离宣府边墙三百里,而安石堡不过二百里,更近,和大明的联系也会更紧密。
“我们一定会为朝廷收集所需各类商品”
阿力哥自然是完全答应下来,靠近大明边墙,需要的时候也能得到各种支持,自然再好不过。
其实牧民也需要羊毛御寒,可经过纺织的毛呢,御寒性能似乎更好。
现在许多部族都会带着大量羊毛前往张家口马市进行交易,用羊毛换取毛呢。
只不过,马市有名额限制,权利在三娘子手里。
如果能够做个中间商,似乎对海哥儿也是有利的,可以让他加深和其他部族的联系。
大明要战马,那安石堡完全可以多养些战马交易给大明,换取各类物资,特别是毛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