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编辑器从人世间开始 > 第133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5

第133章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5

 热门推荐:
    米兰的初步立足,以及玛莲娜在舞会上的惊艳亮相,确实为“SU”品牌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真正让苏宁在米兰乃至意大利站稳脚跟的,还是实打实的、庞大的商业订单。

    而这一切,离不开那位远在西西里,却“知恩图报”的卡洛·费兰特少校。

    费兰特少校虽然职位不算顶尖,但身处军需系统多年,人脉盘根错节,尤其是在后勤补给领域,拥有相当的话语权。

    尤其是能在意大利军方做后勤的都是很有背景的,他这位少校背后站着的可是中将或者上将。

    苏宁在锡拉库萨时期“慷慨”且“可靠”的表现,给他和他背后的大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费兰特得知苏宁已将事业重心北移至米兰,并有意拓展更大规模的军方业务时,这位精明的意大利军官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巩固自己地位、同时获取更大利益的好机会。

    一次“恰好”在罗马召开的军需后勤协调会议上,费兰特少校“不经意”地向几位关键人物提起了他在西西里发掘的“SU”制衣厂。

    “诸位,我知道北方的几家老牌工厂一直在抱怨订单压力大,质量难以保证。”费兰特在会议间隙的咖啡时间,端着杯子,语气轻松地对几位负责全军被服采购的将领和文职高官说道,“但我必须说,我在西西里发现了一家宝藏工厂——‘SU’。老板是个东方人,做事极其严谨高效。你们知道吗?上次运往北非的那批紧急军服和物资,就是他们加班加点完成的,质量比规定标准还要高出一截,而且准时得令人惊叹!”

    他巧妙地渲染着苏宁的“可靠”与“高效”,并暗示其拥有独特的原料渠道和先进设备。

    这得益于苏宁储物空间里偶尔拿出来应急的、质量远超当代的少量样品,能在物资紧张的时期保证供应稳定。

    “东方人?可靠吗?”一位头发花白的将军略带疑虑。

    “将军,在战争时期,效率和质量才是硬道理。”费兰特压低声音,“而且,苏先生非常‘懂事’,深知与我们合作的重要性。他在米兰新建的厂房,设备和标准都是按最高规格来的。我认为,与其将订单分散给那些效率低下、还时常讨价还价的老牌工厂,不如集中部分给像‘SU’这样有活力、有效率的合作伙伴试试。这或许能解决我们目前前线部队被服更换不及时的困境。”

    费兰特的游说,加上他此前在系统内积累的信誉,起到了关键作用。

    几位高官决定给这个“东方效率”一个机会,派人前往米兰的“SU”制衣厂进行实地考察。

    得到消息的苏宁,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

    他不仅将新厂房打理得井井有条,流水线设计合理,工人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他拿出了几套利用超越时代理念制作的军服和棉被样品。

    这些样品,在细节上处处体现着用心:军服在关节处采用了更耐磨的加强布料,缝线工艺更加牢固;棉被的填充物均匀充实,外层布料紧密,保暖性远超同期产品;甚至还在军服内衬设计了几个隐蔽的小口袋,方便士兵存放私人物品。

    这些贴心的设计,让前来考察的军官们眼前一亮。

    而在接待宴会上,苏宁更是将“懂事”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仅安排了极尽奢华的宴席,更是在“不经意间”让几位关键人物“欣赏”到了他收藏的、来自东方的“珍贵艺术品”。

    而这些艺术品的归宿,自然不言而喻。

    考察结束后,一份高度赞扬“SU”制衣厂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及产品创新性的报告,摆在了罗马军方高层的案头。

    结合费兰特少校持续的“美言”和苏宁暗中运作的结果,一项令人瞠目的巨额订单,终于尘埃落定……

    “SU”制衣厂,正式成为意大利王国陆军部队被服类物资(包括军服、军大衣、衬衫、棉被、帐篷等)的核心供应商之一,负责供应包括本土及部分海外军团在内的、占全军需求总量近三分之一的庞大订单!

    消息传回米兰,整个“SU”制衣厂沸腾了!

    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资金、难以估量的品牌影响力,以及一张在战争时期无比珍贵的“护身符”!

    苏宁站在办公室的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忙碌的厂区和远处米兰的城市轮廓,脸上露出了掌控一切的沉稳笑容。

    他成功地利用了费兰特的人脉,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并辅以必要的“润滑剂”,一举拿下了这个时代的“国家级”战略订单。

    这不仅带来了巨额利润,更重要的是,这层与意大利军方深度捆绑的关系,将使他在接下来的战争动荡中,处于一个相对超然和安全的位置。

    无论政局如何变幻,军队总是需要穿衣盖被的。

    而他,苏宁,将成为那个为他们提供温暖的人。

    他转身对恭敬地站在身后的助理吩咐道:“立刻扩大招聘规模,三班倒,确保生产线全速运转。同时,原料采购渠道要再拓宽,价格可以适当提高,但质量和供应必须绝对保证!”

    “是!苏先生!”

    战争的阴影依旧笼罩,但在米兰,“SU”的机器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为前线输送着军需,也为苏宁在这个乱世的野心,织就着一件坚固的铠甲。

    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只是锡拉库萨那时,他对一位失意军需官恰到好处的“投资”与“尊重”。

    ……

    拿下意大利陆军近三分之一的被服订单,如同给“SU”制衣厂注入了一剂强效肾上腺素。

    平静的米兰近郊工业区,因为“SU”的存在,瞬间变成了一个永不疲倦的庞大蜂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疯狂扩张起来。

    订单确认的第二天,“SU”制衣厂大门外就贴出了巨幅招聘启事。

    消息像野火一样传遍了米兰乃至伦巴第大区。

    在失业率因战争而攀升的时期,一份稳定且薪酬优厚的工作,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天刚蒙蒙亮,厂区外就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龙。

    男人、女人、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从其他工厂跳槽而来的熟练工,都眼巴巴地等待着面试机会。

    人事主管忙得脚不沾地,嗓子沙哑地在临时搭起的面试台后喊道:“缝纫工!优先录用!流水线操作工!搬运工!仓库管理员!识字、会算数者优先!”

    车间里,老师傅们被临时抽调出来,负责快速培训新人。

    “看好了!这种锁边手法,要又快又牢!这是军用品,开线了要出大事的!”一位老师傅一边演示,一边对着围观的几十个新人大声强调。

    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仅仅一周时间,工厂的工人数量就翻了两番,并且还在持续增加。

    原本宽敞的食堂变得拥挤不堪,工人们轮流用餐,机器却几乎永不停歇。

    厂房内,景象更是壮观。

    新采购的缝纫机、裁剪机、锁边机源源不断地运入,安装工人们日夜赶工,确保新设备第一时间投入生产。

    巨大的车间里,日光灯二十四小时亮着,取代了自然的昼夜。

    “哒哒哒哒哒——”缝纫机密集的声响如同千万把机关枪在齐射,震耳欲聋,却又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创造财富和战争物资的节奏感。

    巨大的裁床上,工人们按照放样图纸,熟练地操作着电动裁刀,层层叠叠的墨绿色布料被迅速切割成规整的部件。

    工厂实行严格的三班倒制度。

    白班、晚班、夜班,工人们如同精密的齿轮,无缝衔接,确保生产线永不停止。

    交班时,车间里人头攒动,喧闹异常。

    工头拿着铁皮喇叭,在巨大的噪音中声嘶力竭地喊叫,协调着各工序的衔接:“A线!布料跟上了吗?!”

    “B线纽扣短缺!仓库!立刻补货到三号位!”

    “质检!加快速度!这批大衣明天必须装车!”

    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料的味道、机油味、以及工人们汗水的气息。

    虽然劳累,但看到工资单上实实在在的丰厚报酬,以及厂方提供的、远超同期标准的伙食,大多数工人都咬牙坚持着,甚至带着一种为战争出力的使命感。

    如此庞大的产能,对原材料的需求是海量的。

    苏宁麾下的采购团队几乎倾巢而出,像猎犬一样扑向整个欧洲尚且稳定的原料产地。

    他们不仅要与意大利本土的竞争对手抢货,还要应对日益紧张的战争封锁和运输困难。

    “老板,土耳其的棉花供应商坐地起价了!比上周高了百分之十五!”采购经理急匆匆地冲进苏宁的办公室汇报。

    “答应他!”苏宁头也不抬,正在审阅新的厂区规划图,“但要他保证供应量和交货期,延迟一天,罚款翻倍!同时,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渠道也要抓紧打通,我们绝对不能只依赖一家供应商。”

    “是!”

    “还有,运输队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听说通往南部的铁路线又被轰炸了?”

    “是的,老板。但我们联系上了瑞士的货运公司,他们可以通过中立国渠道绕行,虽然成本高,但能保证时间。”

    “就用他们!钱不是问题,按时交付才是关键!”苏宁斩钉截铁。

    “明白。”

    仓库区更是忙碌非凡。

    运载着棉花、羊毛、粗帆布的卡车排着长队等待卸货,而另一侧,打包成捆的崭新军服、棉被正被工人们像蚂蚁搬家一样装上等待发往前线的军用卡车和火车皮。

    这里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物资吞吐港口,日夜不息。

    ……

    在工厂核心区域的隔音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苏宁召集了所有部门主管,进行每日的进度协调会。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又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生产主管指着墙上的巨大生产进度表,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数据和箭头:“Boss,按照目前进度,第一批订单可以在规定日期前三天完成。但新招募的工人熟练度还不够,次品率比预期高了零点五个百分点。”

    “加强质检和培训!次品一件也不能流出!”苏宁敲了敲桌子,“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军方那里。”

    财务主管接着汇报:“资金流压力巨大,原料预付款、新设备款、激增的人工成本……军方的首笔预付款已经消耗了近八成。”

    “我会再想办法筹措。”苏宁面色不变,“告诉我们的‘朋友们’,后续的‘感谢’会随着每一批货物的交付准时送达。务必维持住我们的信用和关系。”

    后勤主管则抱怨着运输和能源的困难:“燃油配额不够,电力供应也不稳定,昨晚又跳闸了两次,耽误了半小时生产。”

    “去黑市!用美元,用黄金,去买燃油!自己搞备用发电机!”苏宁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不想再听到因为能源问题停产的报告!”

    “明白。”

    “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有光明的前途,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是!Boss,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另外,也不要放弃经营奢侈品牌的事情,最近公司会考虑收购几家制衣厂,到时候我们的压力便是会减轻许多。”

    会议在紧张高效的气氛中进行着。

    苏宁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指挥家,协调着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业乐团的每一个声部,驱使着这架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

    透过会议室的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灯火通明、喧嚣震天的厂区。

    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台机器,都在为前线的士兵提供着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也为“SU”这个品牌,织就着一件由金钱、人脉和硬实力构成的、无比坚固的铠甲。

    疯狂的扩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将苏宁和他的商业帝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这战争的熔炉中,“SU”正被淬炼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