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英国方面在收到苏宁传回的、瓦莱里奥将军愿意接触的肯定答复后,几乎是欣喜若狂的状态。
在伦敦的某些办公室里,这被视为在意大利战场乃至地中海战略上可能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招降瓦莱里奥,不仅能削弱德军在北意的抵抗力量,更能获取其麾下精锐部队和宝贵的情报,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意大利战局的走向。
为了给这次至关重要的秘密接触提供最完美的掩护,一个绝佳的计划应运而生……
苏宁与乔凡娜·瓦莱里奥在瑞士举行盛大的订婚仪式。
消息迅速在瑞士的意大利侨民和欧洲上流社交圈传开。
来自东方的神秘富豪苏宁,与意大利海军名门博尔盖塞家族的千金乔凡娜小姐,将在风景如画的卢塞恩湖畔举行订婚典礼。
这桩婚事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足以吸引各方的目光,同时也为关键人物的聚集提供了最合理不过的理由。
作为准新娘的父母,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将军与夫人埃莉奥诺拉亲自前来瑞士参加女儿的订婚宴,在外人看来,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事情。
德军情报部门即使有所关注,也只会认为这是一次正常的家族活动,难以产生过多联想。
在订婚典礼前两日,瓦莱里奥将军携夫人“顺利”抵达苏黎世,受到了苏宁和乔凡娜的热烈欢迎。
镁光灯闪烁,记录下这看似温馨美满的一刻。
然而,在公众视线之外,一场决定许多人命运的密谈,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中。
订婚典礼前夜,位于卢塞恩湖畔一处僻静庄园的私人书房内,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
这里远离了即将举行宴会的酒店喧嚣,安保由苏宁最信任的人和瓦莱里奥将军带来的少数绝对亲信共同负责。
瓦莱里奥将军脱下了引人注目的军服,换上了一身深色便装,神情严肃。
苏宁陪同在侧。
当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那位来自英国的“史密斯先生”再次出现时,房间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将军阁下,很荣幸能在这种情况下与您会面。”史密斯先生依旧保持着绅士风度,但语气比在苏黎世时更加郑重。
“史密斯先生,时间宝贵,直截了当吧。”瓦莱里奥将军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主导了谈话,军人作风尽显。
史密斯先生点了点头,开始阐述盟军方面的具体设想和需求:
“将军,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您目前能实际掌控的部队规模和状态,特别是第十快艇支队的作战舰艇、人员以及部署位置。”
瓦莱里奥将军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大概但关键的数字和几个主要基地的位置,显示了他的诚意。
“很好。”史密斯先生记录下信息,继续问道,“关于德军在北意大利,特别是拉斯佩齐亚海军基地及其他关键港口的防御部署、雷区布置、巡逻规律,您能提供多少详细信息?”
“这部分情报,我可以提供大部分。但需要时间整理,并且需要绝对安全的传递渠道。”瓦莱里奥将军谨慎地回答。
“渠道由我们来解决。”史密斯先生保证,“接下来是关于‘转向’的具体时机和方式。我们初步设想,是在盟军下一次主要登陆行动发起前后,由您的部队控制关键港口设施,扰乱德军后勤,并尽可能‘完好地’将您的舰艇和人员移交给我们。您认为可行性如何?”
“时机需要极其精准,并且需要盟军方面的行动配合与接应。否则,我的部下将面临德军残酷的清洗。”瓦莱里奥将军指出了其中的巨大风险。
“这一点我们完全理解,并将制定周密的联合行动计划。”史密斯先生郑重承诺,“最后,是关于您和您部下未来的安排。我们可以签署一份书面协议,保证您和所有自愿追随您的官兵,将作为‘合作者’而非战俘对待,你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在战后得到妥善利用,个人安全与基本权益将得到保障。”
谈判持续了数小时,双方就情报提供、行动配合、时机选择、安全保障等关键细节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和讨价还价。
瓦莱里奥将军为他的部下争取到了尽可能有利的条件,而史密斯先生则代表着盟军,试图获取最大的军事利益。
苏宁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只在关键时刻,以中间人和“家人”的身份,斡旋缓和气氛,或者提出一些兼顾双方关切的务实建议。
他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双方的信任基础。
当窗外的天色开始蒙蒙亮时,一份初步的、口头的合作框架终于达成。
虽然没有签署任何文件,但彼此的眼神中,都看到了合作的决心和初步的信任。
史密斯先生起身,向瓦莱里奥将军伸出手:“将军,您的决定是明智的。这将挽救无数生命,并加速战争的结束。期待我们接下来的合作。”
瓦莱里奥将军与他用力一握,沉声道:“为了意大利的未来。”
……
第二天,盛大的订婚典礼在阳光和湖光山色中如期举行。
宾客云集,觥筹交错,乔凡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依偎在苏宁身边。
瓦莱里奥将军和夫人则是欣慰的父母角色,接受着众人的祝福。
没有人知道,就在这片喜庆祥和之下,一场足以影响战局的秘密交易已经达成。
苏宁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婚宴作为帷幕,不仅为自己和博尔盖塞家族铺就了后路,更在无形中,成为了推动历史车轮转向的一个微小却关键的齿轮。
这场订婚,注定不仅仅是一场爱情的见证,更是一次精妙的战略布局。
……
战争的硝烟仿佛被阿尔卑斯山脉隔绝在外。
在瑞士苏黎世湖畔那座守卫森严、景色绝美的庄园里,时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近乎奢侈的缓慢节奏流淌着。
这里,是苏宁为自己打造的,远离乱世的“诺亚方舟”。
而方舟上的乘客,便是他与乔凡娜、玛莲娜。
这种“幸福快乐”的生活,并非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的简单结合,而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微妙而精致的平衡,充满了苏宁式的掌控与安排。
白天,他是乔凡娜的完美未婚夫。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铺着洁白桌布的早餐桌上。
苏宁与乔凡娜相对而坐。
他穿着剪裁合体的休闲西装,气质儒雅。
乔凡娜则像一朵被精心浇灌的百合,清新、纯洁,脸上洋溢着被宠爱和保护的幸福光泽。
他们谈论着艺术,讨论着即将在日内瓦举办的画展,或者规划着下一次去圣莫里茨滑雪的行程。
苏宁会耐心地倾听乔凡娜对某位画家的见解,适时地给出鼓励和更深层次的引导。
并且会为乔凡娜安排最顶级的艺术教师,购买任何她想要的画具和艺术书籍。
经常带着乔凡娜出入瑞士最顶级的社交场合,向所有人展示着他美丽、高贵的未婚妻。
在世人眼中,他们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一对。
瓦莱里奥将军夫妇对此也深感欣慰,认为女儿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乔凡娜沉浸在爱情与艺术的世界里,她眼中的苏先生,成熟、稳重、无所不能,且对她无比尊重和呵护。
此时,她几乎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也选择性忽略了她完美未婚夫生活中,另一个女人的存在。
或者说,她接受了上流社会某种心照不宣的规则。
只要自己拥有正式的名分和丈夫的尊重,其他的,可以不必深究。
……
夜晚,苏宁时常是玛莲娜的温柔主宰。
庄园的另一翼,氛围则截然不同。
这里更加私密,装饰极尽奢华,带着一种慵懒的、感性的美。
玛莲娜如同被珍藏在这座堡垒中最珍贵的夜明珠。
她不再需要为生存而担忧,不再需要承受外界恶意的目光。
她的美丽,在这里得到了最极致的呵护和绽放。
苏宁来到她的房间时,会卸下白日的部分伪装,显得更加放松,甚至带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占有欲。
他会带来最新款的巴黎时装、璀璨的珠宝,或者仅仅是他本人的陪伴。
玛莲娜早已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并将这种认知化为了一种逆来顺受的温柔和取悦。
她学会了阅读他的情绪,用最恰到好处的姿态迎接苏宁。
她会为苏宁弹奏钢琴,会用柔美的嗓音朗读诗歌,会在他疲惫时为他按摩放松。
她的存在,满足了苏宁身为男人最原始和私密的欲望与陪伴需求。
她从不争抢,从不抱怨,只是安静地、美丽地存在于苏宁的世界里,如同一个精致而顺从的附属品。
而苏宁,则是这一切平衡的绝对核心与掌控者。
他精确地分配着自己的时间和情感。
给予乔凡娜作为未来妻子应有的尊重、社会地位和精神上的交流;同时给予玛莲娜物质上的极致满足和肉体上的欢愉,以及一份安全的庇护。
苏宁像一个最高明的导演,安排着两个女人在不同场景下的角色,确保她们彼此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互不侵犯的和平。
他深知,这种平衡建立在她们各自的需求被他满足的基础上……
乔凡娜需要爱情、名分和艺术梦想的支撑;玛莲娜需要生存、安全和物质的保障。
而苏宁,恰好能提供这一切。
有时,在庄园宽阔的露台上,看着乔凡娜在花园里写生,玛莲娜在远处的凉棚下安静地阅读,苏宁会感到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这不仅仅是对齐人之福的享受,更是一种将命运和美丽牢牢掌控在手中的权力感。
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手腕和先知先觉,在这乱世中,为自己开辟了这样一个宛如世外桃源的安乐窝。
当然,苏宁并未完全沉醉其中。
他依旧通过加密信道遥控着意大利的产业,关注着战争的进展,与各方势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
瑞士的宁静,只是他征战间隙的休憩之所。
在这个由他一手构建的、精致而复杂的“三重奏”中,苏宁享受着乔凡娜带来的荣耀与体面,也沉溺于玛莲娜提供的温柔与慰藉。
对于外界而言,这是战火中不可思议的桃源;对于他而言,这是他用尽手段为自己赢得的、独一无二的“幸福”生活。
这种幸福,或许并不纯粹,却无比真实,充满了乱世枭雄特有的奢靡、算计与掌控一切的得意。
……
1945年的春天,第三帝国的丧钟已然敲响。
东线,苏军的洪流正汹涌奔向柏林;西线,盟军已突破莱茵河防线,深入德国腹地。
而在意大利战场,经过漫长而血腥的拉锯,盟军也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准备对盘踞在波河河谷以北的德军“C”集团军群发起最后的总攻。
就在这决定性的时刻,一场精心策划、足以改变意大利战场格局的致命倒戈,在德军最为依赖的海军基地和侧翼,骤然爆发!
行动的代号,源于苏宁与英国特使密谈时的一个暗语——“黎明之矛”。
4月下旬,盟军新一轮的强大攻势即将展开的前夜。
在拉斯佩齐亚等几个关键海军基地,表面一切如常,德军监视人员依旧在场。
但一种隐秘的紧张气氛在意大利海军官兵,特别是第十快艇支队内部弥漫。
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将军,这位深受部下爱戴的指挥官,已经将起义的命令,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传达给了每一位核心军官。
起义时刻,选在德军注意力被盟军正面攻势预告所吸引的凌晨。
身着意大利海军制服的瓦莱里奥部下,以“例行加强警戒”为名,迅速而无声地控制了拉斯佩齐亚军港的关键节点……
通信中心、电力设施、油库以及岸防炮台。
少数试图反抗或质疑的德军岗哨,在早有准备的意大利突击队员面前,迅速被解除武装制服。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响起警报。
与此同时,数艘第十快艇支队的MAS快艇和“猪猡”人操鱼雷,并未如往常一样待命,而是悄然出港。
他们的目标并非盟军舰船,而是泊靠在附近、负责警戒的德军巡逻艇和辅助舰只!
在极近的距离上,这些擅长偷袭的意大利特种部队,向曾经的“盟友”发起了迅猛的攻击。
爆炸声和短暂的交火声划破了港口的宁静,几艘德军小型舰只在惊愕中受损或沉没,彻底失去了对港口的控制能力。
当天色微亮,盟军的先头部队开始在预定战线发起猛攻时,拉斯佩齐亚等港口以及博尔盖塞控制下的其他沿海要塞,突然升起了意大利王国政府的旗帜和白旗,向盟军示意。
而预先安排好的电台频率上,却是响起了瓦莱里奥将军沉稳而有力的声音:
“致所有意大利海陆军官兵!我是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德意志的失败已注定!是时候为了意大利的真正解放,掉转枪口,将侵略者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了!我命令,所有仍有荣誉感的军人,随我一起,向盟军开放通道,配合他们的行动,攻击德军!”
这道声音,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水,在德军后方引起了巨大的混乱和恐慌!
许多原本就士气低落、对德军占领心怀不满的意大利部队,在瓦莱里奥的号召下,纷纷响应,就地起义,向身边的德军发起了攻击。
更重要的是,瓦莱里奥的部队为盟军敞开了海岸大门。
他们提供了详细的德军雷区图、防御部署图,并引导盟军舰船安全驶近,使得盟军部队得以在德军防御最薄弱的海岸地段实施快速登陆和物资卸载,极大地加速了盟军向热那亚和威尼斯方向的推进速度。
德军精心构筑的侧翼沿海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这场由瓦莱里奥将军主导的、发生在关键时刻的起义,如同一柄从背后刺入德军心脏的“黎明之矛”,彻底打乱了“C”集团军群的防御部署。
德军不仅失去了重要的海军基地和侧翼掩护,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士气遭到毁灭性打击。
消息传到瑞士,苏宁看着电报,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笑容。
他成功促成的这步暗棋,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不仅加速了意大利战事的结束,也为他未来的岳父,以及他本人,在即将到来的战后新秩序中,赢得了一份极其厚重的政治资本。
瓦莱里奥·博尔盖塞的名字,将以“弃暗投明”的“起义英雄”,而非“法西斯顽敌”的身份,被写入历史。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个在苏黎世湖畔运筹帷幄的东方人的影子。
此时正在苏黎世的史密斯微笑的走向了苏宁,“苏先生,恭喜你!我们成功了。”
“哈哈,史密斯先生,光明属于正义。”
“没错!我们盟军的反抗侵略是正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