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二十二年,大明远征罗斯公国
太子朱佑桢亲自赶赴乌兰巴托坐镇,乌兰巴托五万金戈集团军拱卫其右,漠北三大都司和东北都司、辽东都司五大都司共计二十万兵力,另,抽调镇北军和哈密骑军与漠北传统铁骑组成先锋大军十万人
全是骑军!
十万铁骑,全是这片疆域自古以来的最强骑兵,而这个兵力只能是先锋
同时,驻扎釜山的东海舰队的战舰全部启航北上,从海上给罗斯公国以压迫感,若是战机合适,东海舰队的五艘战舰也会派出人员登陆作战
东海和南海舰队的舰队作战人员,也全部配备了东风步枪
登陆便是陆战主力
这是太子朱佑桢的第一次武功远征,朱见济还是很乐意给儿子打个辅助,所以坐镇文华殿主持诸多大事,将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去
大明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疯狂运转
不过好消息是大明体量庞大,远征罗斯公国,也只是北方疆域的事情,南方疆域的官民和百姓都在嗑着瓜子看热闹
而朝廷完善的机制,也让国家的各项改革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全军火器化开始向南方的都司蔓延
不过大明现在的军事兵力,加上本土疆域之外的众多都司,超过了五百万,全军火器化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才能彻底完成
不过按照朱见济的旨意,重点发展了坦克一二卫
这一次远征罗斯公国,坦克二卫出征
坦克一卫负责拱卫京畿
如今坦克一二卫,都有蒸汽坦克五百辆左右,蒸汽运输车各有两百辆,而且这个规模还在继续扩大,按照朱见济的意思,内燃机没搞出来之前,蒸汽坦克要达到一千五百辆,运输车么,则是越多越好——反正内燃机的出现,估计近几年也做不到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蒸汽机的时代
罗斯公国虽然辐员辽阔,不过人口和兵力确实不多,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战斗民族,而且还是在西伯利亚高原上,大明对罗斯公国的远征,还是有点难度
然而三十万大军,其中十万铁骑,二十万火器部队,再加上东海舰队五艘钢铁战舰从海上的牵制,如此强大的势力,可以平推任何一个邦国
所以朱佑桢曾经提出过的凛冬将至并没有出现
三个月
大明雄师只用了三个月,就彻底将罗斯公国的军事力量打崩,之后迅速在当地成立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进行军事和政治管理
同时,工部征调的前去为远征军运输物资的民夫,迅速转变身份,开始修建从乌兰巴托纵贯整个罗斯公国的水泥官道
以强化大明对罗斯公国的掌控
另外,负责矿山勘测的大量技术人员也赶赴罗斯公国,并且征召当地民夫,开始对罗斯公国的矿山资源进行勘测,之后就可以售卖开采权给国内的资本,对西伯利亚的资源进行掠夺
再之后,大明户部迅速在罗斯公国发行大量的大明宝钞,取代当地的货币体系,进一步掠夺当地的黄金白银运回国内
至于罗斯公国的王室……
该杀的都杀了
至于皇室其中一些漂亮的黄花闺女,将领们也懂事,送给了朱佑桢,朱佑桢看都没看,转过头就让人送到京畿文华殿
他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先让老父亲感受一下毛妹的快乐——尽管朱见济的后宫里有
但朱见济还是要表达一下孝心嘛
他却不知道,这个举动反而让朱见济甚至整个朝野都担心了起来——卧槽,咱们的太子殿下不好色,而太子妃朱珺这几年来连个公主都没生出来,该不会是太子殿下那方面有问题罢
这可是个大问题啊
所以朱见济连夜把白鲤喊过来,让她去朱珺那里探探口风
结果白鲤过去和朱珺一番交谈后,哭笑不得的跑回来说,儿子没什么问题,生不出来就是生不出来,又小心翼翼的说可能是朱珺的问题
朱见济不解
白鲤才说,儿子和朱珺成婚后,就只临幸了朱珺一人,周围宫女他碰都没碰过,而朱珺一直有月事不稳的小毛病
朱见济无语……
这些事,太子大婚之前,宗正寺不应该早就调查清楚了么!
无奈的很
暗想着等兔崽子回来了,老子赏赐他几十个美女
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太子,地位不会稳固啊
就如历史上的便宜老爹,因为太子朱见济死得早,所以才会有夺门之变,如果朱佑桢这兔崽子生不出儿子,那朱佑桤和朱佑槟就会有想法
他俩有想法,国家就不稳定
国家不稳定,老子辛苦打造的盛世就有可能盛极而衰
一个国家的未来,竟然会被太子生不出儿子而受到掣肘,朱见济觉得这事——这事还真不好解决,除非取消皇权制度
但这不可能
大明现在的发展,需要皇权集中制和独裁制度
也不去操心了
反正朱佑桢凯旋归来,老子就把几十个裸女丢他寝殿去,朱珺生不出来没关系,太子妃换了便是,只要兔崽子对她依然有情义,没有太子妃之位,朱珺的未来也不会有多凄凉
但很快一封章折就让朱见济哭笑不得
朱佑桢一看打下了罗斯公国,这边把美女送回国内,转过头就带着随行百官去了罗斯公国进行战利巡查了,直接深入了西伯利亚高原
显然是要告诉世人,这是老子朱佑桢的文治武功,你们可别把它记到广安的头上去了
好在朱佑桢身边有金戈集团军拱卫
朱见济也不担心
但却把白鲤吓了个够呛,儿行千里母担忧嘛
广安二十二年,大明仅用三个月打下罗斯公国,之后进行一系列施政稳固在西伯利亚高原的统治,同时,通过西伯利亚开始向中东、欧洲进行情报系统的渗透
尤其是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情报系统,力度最大
打完日本就是吕宋岛
最后将是大明和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当下时代最为庞大的帝国之战
嗯……
其实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在大明王朝面前,已经是个小奶娃了
不论是工业、军事、经济还是政治体制,都对奥斯曼帝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