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山防线因其坚固,而受到广泛赞誉
无论是文官员还是武将,均对其坚不可摧的地位给予高度评价,视其为保卫后方安全的关键屏障
因此,五道岭等地亦可借鉴长岭山的防御策略,建立类似的城寨防线
在十九日这一天
马世龙与满桂的新军被留驻于五道岭
与此同时,总兵刘继虎、游击都猎城、副将郑林义等人,连同两万余名官军,驻扎在杏山堡、大兴堡、东青堡及其周边地区
与长岭山的青牙军辎兵,共同守护着大军的退路
马世龙和满桂两位总兵,在五道岭积极动员民夫军壮挖掘壕沟、修筑城墙
他们模仿长岭山的做法,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为了支持他们,青牙军辎重营提供了专业人才,协助进行地形勘测和图纸绘制等事宜
随着大量民夫军壮的到来,五道岭各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建设工程
不过这时,清军似乎已经察觉到了明军的行动
频繁派遣侦骑进行干扰
双方陷入了一场侦察与反侦察的较量
明军的哨探报告称,建虏在距离五道岭十几里远的女儿河北岸,似乎也在进行大规模建设,可能隐藏着重大的战略意图
但由于敌方哨探遍布河岸两侧,己方哨探难以接近,因此无法获取确切的情报
……
崇祯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后方稳妥
这日,北上明军,步骑炮军交加,浩浩荡荡逼向松山
明军军容极盛,大军数量超过十五万之多
人马声势,望不到头
而在明军从杏山出发,向松山挺进的那一天
锦州南面,峰路山
峰路山由众多高低不一的丘陵和山岭组成,面向锦州的一侧地势较为平坦,而面向松山的一侧则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和山岭
在接近主峰的地方,山势变得陡峭起来,且岭前遍布荒草和山石
这样的地形只适合精锐步兵通行,不适合骑兵和战车通过
在峰路山东侧数百米的山脊上,有三块险峻的巨石巍峨耸立
宛如擎天之柱,屹立不倒
在这些巨石旁边,一顶高大的大伞被高高撑起
伞下站立着一个肥胖的清朝男子,正是清朝的皇帝皇太极
明朝人称他为黄台吉,或者洪太
此刻的皇太极正凝视着山下的松山堡,沉思着
在他的周围,聚集了许多清国的王公贵族、旗主额真、贝勒等重要人物
尽管烈日炎炎,众人汗流浃背
但他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都像他们的皇帝,一起凝视着山下的景象
沿着山脊,清国精锐的白甲兵和葛布什严阵以待
旌旗招展,气势磅礴
长时间的凝视后,皇太极冷冷地问道:“温越,洪承畴他们开始从杏山进军了?”
镶红旗主岳托从人群中走出,跪在皇太极身边,回答道:“回禀皇上,确实如此”
他继续说道:“据哨探所报,明朝军队阵容强大,步骑炮兵交织,人数有十数万人”
“终于是来了”
皇太极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片刻之后,他又淡淡地说道:“回去吧,商讨下该如何对付他们”
在激昂的鼓声伴随下,皇太极起程前往峰路山的东侧
在这里,有一个原明军的军事屯堡,名叫山城
其完全由石头建造,巧妙地顺应了山势
内部平坦开阔,外部则是陡峭的山崖
站在山城之上,北望可见锦州,南眺松山
附近的松山堡和杏山堡,以及各个瞭望台都一览无余
峰路山作为锦州的天然屏障,而这座屯堡又是峰路山的防线,其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然而,这座城池有一个弱点
如果敌军从峰路山北面发起攻击,堡垒将难以坚守
由于清国军队围困住了锦州,这座山城早已落入清军手中
现在成为清军的战略要地
数日前,皇太极率领精锐部队迅速抵达锦州
在巡视锦州和松山地区后
便决定将这座山城作为自己的行辕驻地
沿途所见,峰路山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本山上树木稀疏、杂草丛生
如今所有树木和杂草已被彻底清除或焚烧殆尽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扩大了山上守军的视野,有利于防御作战;
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明军,可能采取的放火烧山策略
边境的明军每年都有出塞烧荒的习惯,经常在草原上纵火
对于他们来说,放火烧山是一种熟悉的战术
如果不清理山上的杂草,明军在攻山之前放火
如此干燥的天气下,己方在山上,极有可能会遭受严重损失
在这片山岭之间,大都是裸露的土地
南面的松山堡周围,沿着起伏的山丘,围绕着主峰
挖掘了无数的浅沟、深沟和壕沟,筑起了大量的土墙和石墙
这些防御工事在各个山岭的高低起伏之处都有所布局
主要采用了“两沟三墙”的结构
这种结构主要是在一堵墙前面挖有两道壕沟
然后,每堵墙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两百步,以便于相互支援
许多石墙和土墙都是利用当地的石块和黏土就地建造
有的石墙甚至延伸了十几里长
经过清军的精心打造,整个峰路山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战争堡垒
从远处看去,旗帜飘扬,哨兵传递信号,战马嘶鸣
密集的帐篷和营寨仿佛覆盖了整片山脉
清军控制了峰路山,就等于占据了战略优势
北面依靠险峻的山脉,南面俯瞰平原和丘陵
宛如一头古老的巨兽冷漠地俯视着一切
清军牢牢占据着通往锦州的要冲
如果不攻克峰路山,就别想踏入锦州一步
而凭借这样的地形,明军如果要进攻这座山,只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皇太极骑着马缓缓前行
他的眼神冷漠,扫过了峰路山的南北两面
南面是坚固的要塞,北面山下的丘陵和平缓地带则是屯兵的地方
这一片军营和旗帜连绵不断
视线再向东移动,可以看到石门山等地
这些山地的东侧,小凌河流淌而过
小凌河的北岸是紫荆、磨盘等地
此时,那些地方也驻扎了清军
以防备明军对大凌河堡等重要地点的攻击
随着步伐移动
清国的君臣们来到了山城的所在地
这座山城规模并不算大
东西长度大约一百多步,南北宽度约七十多步
城墙全部由坚固的石块堆砌而成,唯一的城门位于东面
在城中央,一杆高达十数丈的大旗高高飘扬,随着风势,猎猎作响
由于这座山城被选定为清国皇帝的临时行宫
因此城内也已经焕然一新
原本的守备大厅,如今变成了皇帝的寝宫
房间内摆放着许多桌椅,地板上铺着厚实的羊毛地毯,四面墙壁悬挂着色彩斑斓的挂毯,整个空间显得极为奢华
皇太极步入行宫,坐在镶嵌着宝石和黄金的华丽宝座上
他的眼神犀利,宛如神明般俯瞰着站在下方两侧的清国群臣
这次大战,除了极少数留守盛京的人员外,余者都随皇太极出征
可以说,清国的力量几乎倾巢而出
皇太极稳坐宝座之上,目光扫过屋内肃穆站立的群臣
最终将视线聚焦在镶红旗主岳托身上:“成亲王,锦州战事的部署由你负责,现在你向众臣详细说明一下目前的战况吧”
话音刚落,皇太极突然咳嗽了几声
实际上,皇太极一直患有疾病,历史上记载说是高血压
而上位之后,国势日微
他日夜操劳,身体不堪
这次明军北上,他又不得不倾全国之力
而自从全国总动员以来,皇太极对前线的忧虑使他不顾一切地骑马疾驰
抵达前线后,他甚至来不及休息,立刻开始巡视各地的战况
这使得他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岳托关切地看了皇太极一眼
随即恭敬地回应:“奴才遵旨”
他接着说道:“各位大臣和王公,此次针对明国之战,我们大清国总共动员了二十五万之数,包括八旗军、外藩蒙古以及朝鲜诸兵等等
“此外,又有十二万的仆役阿哈等,以及其他各旗甲兵和旗丁,共计十三万余人
“目前,我们已经围绕锦州城建立了八座大营,挖掘了三道长壕
“部署的主要兵力包括正红镶红旗两部分,以及其他各旗的一些甲兵
“总计有一万五千名旗丁,其中一万二千名为披甲兵,另外两万是杂役和阿哈
“这锦州城虽约有三万明军,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以往辽东驻军,以及附近各个屯堡军壮,真正有战斗力,不过几千人马
“因此,我等正红镶红两部一万五旗兵,另外两万名仆杂役,共计三万五千人,围困锦州绰绰有余”
听到这话,众人都点头表示认同
在天启六年那连番大战后,正红旗与镶红旗俱是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尽管归国后,许多旗下的等余丁以及众多家奴被提升为旗丁
各牛录的人口也得以补充
但真正的精兵强将并非轻易能够替代,因此战斗力减弱不少
因此,在接下来的主战中
这两旗基本上不再参与,而是专注于锦州围困之事
此外,两旗剩余的旗丁与一部分八旗兵马驻扎在义州等地
他们的任务是监督役夫的屯田和物资运输
同时也承担着保护后方安全的职责
成亲王岳托接着阐述:“目前,我们在峰路山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松山堡东侧的黄土岭、东南方的松山、石门山、紫荆山和大胜堡等地
“部署了八旗满洲的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和镶蓝的部分兵力,以及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的大数,还有外藩蒙古和朝鲜的一部分力量
“总计约有七万名旗丁,五万八千名披甲兵,另外还有大约五万名杂仆,用于正面对决明军”
“其余三万名旗丁,两万多名披甲兵和三万名杂仆,随时准备渡过女儿河,攻击杏山,切断明朝军队的补给”
“然而,哨探报告称,明军在五道岭等地加强了防御,对后方的保护非常严密,要切断他们的后路并不容易”
他叹息道:“明军主将乃是温越,其乃是我国心头大患,一向谨慎,并且,不说青牙军,这次明军总体的战斗力也比以往有了显著提升
“我们几次设伏,比如在杏山和松山设伏,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这次明朝军队气势汹汹,陛下,此战恐怕不好打啊”
听完岳托的话,众人都露出了忧虑的表情
这场战争确实不易,锦州之战关乎清国的存亡
他们已经几乎倾巢而出了
清国内所有旗的牛录下的旗丁都被征召上了战场,许多余丁也随军出征
同时还有大量俘获的汉族奴隶随军出征
几乎青壮年全部被抽调一空
如果此战失败,明国或许是伤些元气,对清国来说,则无疑将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对岳托的话,点了点头
这岳托行事谨慎,性格稳重,对战局的安排没有明显的漏洞
皇太极在巡视峰路山各处后,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皇太极说道:“成亲王身先士卒,决策谨慎有序,实然不错,深得我心”
他夸奖了岳托一句后,又看向其他人,道:“各位大臣也说说吧,我等该如何应对明军”
这时
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走上一步道:“陛下,我认为成亲王之话太过丧人志气了!
“这明军确实比以往更加强大,但在我大清面前,不过也只有败局而已,只要他们一到,我们结阵迎敌便可,我大清勇士,以一敌十,明军绝不是我们之对手”
豪格年少轻狂,且也有不少战绩
又是皇太极的长子,气势不小
虽然他也知道明军最近兵力有所增强,不像是几年前那样,看到己方就落荒而逃
但当听到岳托的言论后,他心里本能的不服
而岳托听到豪格此话,又见他这傲气样子
便只是笑笑,没有说话